大雁
本文作者:汉文化百科档 (www.hy136.com) 时间 : 2020-02-03 12:18:31 如有异议请联系管理!
【类型】:民间童话【梗概】:
春天,大雁排成“一”字和“人”字,从南方飞向北方找生活来了;秋天,大雁排成“一”字和“人”字,又从北方飞向南方找生活去了。它们年复一年总是这样忙忙碌碌地过着。
大雁能排成整整齐齐的大队飞翔,这是很奇怪的事。要是说起来呢,也不奇怪。
大雁飞翔的时候,本来不排队。它们白天忙一天,都很劳累,到夜晚,就栖在河边啦,草丛里啦,芦苇边啦,一齐睡觉。每到夜里,不是所有雁都睡,总要轮班留一只守夜的雁。
是老雁都知道:白天飞得高,瞄不准,打雁人总趁这时候带火枪来打。雁受过害,就留下了守夜的雁。
单说有这么一群雁。老雁领着一家子飞了一天,到夜晚,就栖在河边的草丛里睡觉。睡觉以前,派好了守夜的雁。老雁还不放心,就嘱咐守夜的雁说:“今天轮到你守夜了,一直到天亮,可千千万万不能打瞌睡呀!要静心地听着,要仔细地看着,一听有脚步声,一见有红火闪动,你就快点拍翅膀高叫,大伙醒了,好赶快飞走。这是打雁人带着火枪来打咱们来了!”
守夜的雁不耐烦地说:“爷爷,您就放心去睡吧!我都知道。”
“知道是知道。你年轻轻的还没经历过这受害的事,要多加小心才是!”
“我加小心!还怎么着?老说这事,老说这事,谁还不知道!多罗嗦!”
老雁再也没什么可说,这才跟大家一齐睡去。
这时候正是秋末冬初时节。夜里不光冷,偏偏又阴了天,小风“嗖嗖”一刮,竟“沙沙”地下起雪花来了。
守夜的雁守到半夜,又累、又困、又冷。它看看睡在草丛里的爷爷、奶奶、爸爸、妈妈、兄弟姐妹,一个个都把头插在翅膀里弯脖睡得正香,又是气又是馋,自言自语地说:
“真不走运!该我守夜了,偏偏遇上这么个坏天气!”它看看天,又说:“天快亮了。这么坏的天气,打雁的会来吗?守多少回夜,都没遇上打雁的,哪那么巧就会遇上他们呀?我已经守了多半夜,不如趁这时候暖暖和和地睡一觉吧!”
守夜的雁嘀咕了半天,困急了,不管三七二十一,就偎在草丛里睡了。
打雁的也有个算计:守夜的雁,到天傍亮时最爱困;遇上坏天气,雁准不爱加小心。打雁人就带着火枪和引火来了。
干什么的有什么妙招。打雁人来到河边,三察两看就找到这群雁了。
他把火枪架在高处,对准雁群点上引火,“轰——”一阵烟火冒起,只飞走了一只,剩下都打死了!
飞走的雁就是那只老雁。老雁睡觉时也在惦记着全家亲骨肉的平安,每夜都是睡不安的。它听见响动立刻惊醒了。可是。它还没来得及叫醒大伙,火枪已经响了。它只好痛心地飞走了。
老雁飞走以后,就把这事告诉给所有的雁:只因“一”只雁不小心,全家亲骨肉都被“人”打死了!
雁们知道以后,不光每回守夜加小心,还怕后代把这痛心的事忘了,就出了这么一个永远忘不了的法子——起飞的时候排了“一”字和“人”字。
以后,每天春天秋后,大雁总是排成整整齐齐的“一”和“人”字形的大队,贴蓝天,傍白云,飞来飞去找生活。
【赏析】:
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强调大雁飞行时排成整整齐齐的“一”和“人”字。这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一个沉痛的教训:从前有一只守夜的小雁,不听爷爷的劝告,在自认为天快亮了,打雁的人不会来了的时候,睡着了。结果全家都遭了殃。
作者在这里劝告小朋友要重视老人的经验,不能自以为是。看来万无一失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刻。
- 岳飞精忠报国遭陷害,敌军奔走相庆,狂饮三日
- 岳飞,字鹏举,老家在河南汤阴,父母都是农民,他出生后不久,父亲就被大水淹死了。岳飞和他的母亲坐在缸中逃了出来,后来,岳飞一边识字一边学
- 揭秘姜子牙的野史 - 姜子牙为什么要杀光隐士?
- 隐士,是道家哲学术语。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士人。首先是“士”,即知识分子,否则就无所谓隐士。历代君王对待隐士无非有两种态度。一
- [司马相如与卓文君]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缺少亿
- "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"这是司马相如写给卓文君的一封信。在古代 ,卓文君是少有的聪明女子 ,她读完信后 ,泪流满面。
- 卓文君 “愿得一心人,白首不相离”
- 十七岁的时候被父亲出于政治原因许配给了某一位皇孙,让她的人生很快跌入了谷底。婚后半年,丈夫就因病匆匆辞世,于是卓文君过起寡居生
- 白起之死 原因至今震撼心灵!
- 白起是一个极度自信又极度自负的军事天才,真正永无败绩的战神。正因为追求职业生涯的完美,白起拒绝向秦昭王妥协,导致了最后自刎的悲
- 电视中古代"诛九族"是诛的哪九族?
- 一般认为,“九族”指的是“父族四、母族三、妻族二”。